close

  □ 固態硬碟本報評論員 肖暢
  近日有網友通過微博報料稱,在泰國普吉島國際機場,兩撥武漢游客因為在即將起設計裝潢飛的飛機上發生爭執,並上演“全武行”,直至當地警方趕到,爭鬥才平息。記者核實,這起爭鬥由一個小誤會引發,共有29人回國行程受影響。
  這起爭執其實事情不大,但面子丟到了國外,影響不小,有同行乘客直接表示“丟人”。網上也引發了眾議,武漢人的素質再製冰機出租次成為話題。客觀來說,這是偶然事件,只是個別武漢人的言行,不能視其為代表,甚至全盤否定武漢人。但毫無疑問,這個事件極不光彩,牽涉武漢形象,讓武漢人的文明印象再一次扣分。
  平心而論,類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罕見。言語交往罵字當頭,動不動抖狠,在極少數人那裡已成為一種文化習氣禮服。在外地人眼中,武漢人的“漢罵”、“九頭鳥”似成標簽印象,抹之不去。遇到武漢人素質的討論,我們固然可以爭辯,但文明印象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,好壞自在人心,沒道理可講,只能硬著頭皮改變自己。更重要的是,一個城市的整體文明素養上不去,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會感到糟心,坐公交要搶位,問路不被理睬,打個招呼都是髒字,誰心裡好受?人與人交往,沒人會厭惡對方的禮讓、謙恭,沒人天生喜歡和粗鄙者打交道,在這一點上,人同此心,不分地域。
  我們自己對武漢人素質的討論也由來已久,但由於帶著本土情感,這類討論最常見的是為親者諱,莊臣“碼頭文化”、“爽朗”、“坦誠”、“大氣”、“外凶內柔”云云,不外是把弊病當優點,把粗鄙說成俠氣,這是一種文學想象的合理化,不切實際。日常言語以罵字開頭,連打招呼都透著髒話,如果說這不是罵人,本無惡意,那是不是真正罵人得用更加惡劣的詞彙?難道在我們的文化習氣中,只能以現代文明無法接受的方式,去表達“爽朗”、“坦誠”、“大氣”?這足以說明文明的差距是存在的。提升城市文明與市民素質,一個前提就是不護短,要有一種文化恥感,正視自身與現代文明的切實差距。
  當然,城市文明建設本身是受重視的,宣傳、創建活動一直有,但活動的持續性和人群覆蓋度還遠遠不夠。一個地方的群體素質,並非每一個個體素質的相加,而是一種文化沿襲的結果。提升一座城市的整體文明素養,用“文化改造”來形容也不為過。這就離不開一個文明熏陶、改造、提升的過程,需要滲入社會毛細血孔般的努力。革除舊習氣,建立新風尚,這可能會耗時長遠,不可能計日功成,我們的城市需要進行一場範圍大、時間較長的文明提升計劃。
  從一個國家的層面講,現代化、文明化進程中,通常有一個文明再造的努力,譬如近代中國的“新民運動”,總之,文化習氣、國民素質並非人力不可改造的對象。從一個城市的層面看,市民文明素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,即如北京、上海在這些年的國際化都市建設發展中,市民素質就有很大程度的提升,外地對北京、上海人的印象其實發生了很大改變。如果要做出改變,丟掉不好的印象,實現文明的深遠提升,我們首先就要正視差距,認清弊病,付出努力——甚至可以說,提升武漢市民文明素質,可以是這座城市的一個長期性建設工程。  (原標題:武漢應有文明提升長期計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f51nfcg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